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體

崭新的太平盛世

热门小说推荐

王云蔼倒不是此刻已经非那个年轻人不嫁,但恰有眼缘,那年轻人又居然有身份,她自然有些高兴。

不过也不能听信家仆的一面之词,到时候弄出误会也不好。

在来锦都之前,她居住在庐陵大长公主府中,大长公主不喜欢蠢笨的女子,便请了女先生专门教她读书习字。

大长公主数次提点她道:“我桓氏女子本为人杰,反而是男主稍逊一筹,你既是我儿骨血,便不该惦记你王家的血脉,王氏已是罪人之身,从今往后,都要多动脑筋,为自己思量打算。如今今上乃是女子,属意的也是女子,若是让她见到我皇室之中有人一字不识,蒙昧自闭,必然会被她讨厌,我替你选聘良师多加教导,你不可玩忽懈怠,需勤奋刻苦,事到临头,若要考教倒不至于全无准备……”

大长公主素来行事果决,遇事临危不乱,心有见底,但也是个很有傲气的。

眼看她都对女帝十分佩服,多加称赞,王云蔼也不由跟着敬佩,在心中将女帝神化。

她不敢说自己能有女帝那样的天分,文物双全,惊绝天下,但也绝不是一字不识,不知道厉害轻重的。

她在诗词歌赋上略逊一筹,独在天文地理一道或许是从小没有离开过家门,总是充满兴趣,多年学习探索,称得上略有心得。

此次她来锦都,既是兄长王浑来信想让她出来,大长公主同意,也是她自己想出来。

在庐陵四处游玩也好,可到底锦都繁华,谁人能不心生向往。

来锦都第一天便和异域商人见面,还看到了一位相貌殊异的美男打人,真是第一天就多是奇遇,冲散了旅途劳顿。

晚间,王浑终于回府,知道他家妹妹来了,连忙派人去叫她。

王云蔼也和阿兄多年未见,翩翩而至,‍‌兄‎‍‎‍妹‍‌‎二人一见面自然是满腹心酸难以言表,想到先父被砍头,其他族亲也是死的死散的散,只留下他们这几个人,寄居在大长公主身边。

大长公主固然疼爱,可他们收到的流言和责难又怎么会少。

只有际遇相同的亲‍‌兄‎‍‎‍妹‍‌‎才能体会彼此的殊为不易。

王云蔼潸然泪下,王浑毕竟已经经历许多,虽然心疼她,又很快微笑起来,摆脱女儿情态,与她闲话,疏导她片刻。

王云蔼也顺势说起自己一路走来,路上遇到了多少事情。

大长公主派了人来送她,一路上因为有公主的手令和亲笔信,她走的倒是还算顺利,路上也拜会了公主认识的人,因此得到了多方照顾。

但也难免遇到了白眼和鄙视她出身的人,她也不敢得罪人家,只连夜悄悄离去,恐被人加害。

她从南方一路走来,直到来到司隶之地,王浑派来接应她的人也到了,后面的路途就顺利起来。

她说着说着,难免仿佛无意,玩笑的说起自己今天白天见到的事情和那个被唤作大将军的军士。

不料本来镇定自若的阿兄听完却散掉笑容,直皱眉头。

王云蔼心中咯噔一下,连忙忐忑问道:“可是阿奴说了什么不应当的话,兄长不要生气,阿奴是无心的。”

王浑摇摇头道:“为兄知道你是无心之举,你不知道这里的情由。此人是最好不认识的,你也不要认识,我明日派人去宿卫军知会,把那群商人给放了。他们因着我的原因,便是保人也解救不了。如此下去,等到公主府万一追责,公主宽厚不与我计较,御史台看丞相脸色,少不了要在女帝面前奏表呈情。也是麻烦一桩。”

王云蔼前面还听得教训,后面就听不懂了。

为何丞相管的御史台要因为公主府的事情责怪兄长?

兄长也没有滥用权利,那些商人毕竟地位低下,他们家虽然不是什么嫌贵人家,但也不至于因为得罪几个商人就要受到责难吧?

这还算什么公主面前的红人?

黑人还差不多。

似乎看出王云蔼的自卑黯然和疑惑,王浑忽而笑道:“你初来乍到,不知道这里面的趣事。女帝虽然没有给公主封王,但从公主十四岁已经给了她亲军,女帝登基后,特赐公主开府,公主宿卫更是有两千人的,五百骑的增设,比一方令长也不差什么。公主麾下,又分左右卫、和武卫,互相轮流值守,既参与都城巡防,宿卫京都,也会调配到司隶地区探查。我虽然号称是公主身边的红人,实际上却只是殿中长史,在左军领了一个参军职务,乱时也做过两军监军,但我最高也只做到监军而已,现在因为跟随公主左右参备,在军中也几乎等同于没有实际上的部下,左军的人见到我虽然礼敬,但并不真的敬服我。”

公主当然还另外给了他一个职务,用来做斥候检查各方,但这个是机密不可告知王云蔼,王浑明面上,确实地位不高。

不过公主常常让他做事,又因为公主地位特殊,他在京中行事,人人方便,就显得他位不高,却权重。

没有人敢随便不给他面子。

因为这个,他确信那两个商人会因此被关上一阵子,但现在满都城谁不知道,平北大将军和丞相都是公主的入幕之宾。一妻二夫,满朝文武却支支吾吾,没人敢对着陛下说这事儿。

不过到底都是和公主正式成婚的人,倒不是什么脔宠之流,那两人还都精明能干,大权在握,大家也就假装瞎了,什么也看不到。

而且按女帝这么考量办法,她是不在乎这个事儿的,她只想着能快点有钱,然后去打仗。

自从半年前,女帝拜祭了先祖,正式大赦天下,确认了自己的地位之后,她也就正式设立了丞相的职务,然后让齐闻把官员制度和税收都给改了。

这是按理来说哪个都是很困难的,没有那么容易完成。

但齐闻倒是很有办法,他不改原有的官职,也没有一口气上来让大家滚蛋,而是选择在想要改的部门的附近增设一个新的部门,然后职能和原来那个相似。

让两边同时一起办事,新部门里的人最开始也不多,都是他自己选的人才。

如果老部门里谁办事有功劳,就给他调到新部门去。

若是谁闹事,那就滚蛋。

不闹事,吃干饭,部门都要被折腾散架了,是去是留,您老人家自己选吧。

原本的六部在尚书省门下,权利相对集中但还没有那么特殊,丞相开始直接管理后,提升了尚书省六部的权力,并且给各个部门增设了不少人手,还给他们改了名字。

六部从原本的吏部、礼部、兵部、度支、都官和工部改为吏部、户部、礼部、兵部、刑部、工部。增设司封、司勋、考功、度支等二十四司。

改中书令、中书侍郎为中书省,主管郊祀、皇帝册文、州县官考课、斋郎等年满复奏、文官改赐章服、僧道给赐紫衣师号、举人出身及寺观名额等事。

设门下省,侍中、门下侍郎、左散骑常侍、左谏议大夫、左司谏、左正言以及给事中等。门下省的职权是主管皇帝宝玺、大朝会设位版、赞拜、拜表、宣黄、外官和流外官考课、年满斋郎转补以及各司附奏署名等事。

至于尚书省,总辖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等六部和司封、司勋、考功、度支等二十四司,并主管议定官员谥号、祠祭、受誓戒、在京文武官封赠、注甲发付选人、二十四司人吏迁补等事。

除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外,还有几个几乎等同于宰辅的职务,须有三品以上大员,凭借皇帝的喜好可以临时或是正式委任,尚书仆射兼门下侍郎,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,门下侍郎,尚书左、右丞。

除此之外,九卿、秘书省,御史台,学士苑,司隶校尉部、中领军、东西南北四中郎将、差不多构成了满朝文武的班底。

不得不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,如今公主的宠臣是一国之相,而皇帝的宠臣宪行患是尚书仆射兼任中书侍郎,位同副相。

至于刘彤之子刘陵,居然堂而皇之做了殿中将军。

虽然如此看,好像多少有点奇怪,居然让宠臣做实权人物,但放在这两姐妹身上又不足为奇。

宠爱归宠爱,两姊妹一柔一刚,处事并无偏颇,压制的群臣都不敢吱声。

特别是公主虽然可以养尊处优,却并不享受于此,厉行节俭,连女帝偶尔心情不好,想要享受享受,开设宴会,纵情歌舞也会被她阻止,责备。

弄得女帝虽然时至今日,也就不过是节日设宴款待群臣,穿的衣服也多是半新半旧的,宫女侍从也都是以前的老人,到今天也没有充新。

皇帝如此,那些世家就更别提了,从前灵帝的时候互相攀比斗富,现在连那些三公世家出身的也都不敢穿新衣服出门,嫁娶都很低调。

王浑是见识过当年王家的富贵的,也见过那些世家从前的嘴脸,和现在简直不可同日而语。

那个时候,歌舞升平时世家的,百姓却苦不堪言。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

所以,他更喜欢现在这样。

起码女帝大赦天下,减免贫寒地区的税收。齐丞相又改革税收制度,效法公主在冀北、赵地的时候的弄出来的税法,严格了收税的标准,清查户籍,废除婚税,设立女户,开设学堂……

这半年下来,帝都风气一心,越来越多地区的人朝锦都涌来,确实让人更为振奋。

未来,若是等到公主荣登九五,她手段比女帝更为柔和,也更适合将来的情况,毕竟乱世需用重典,现在有些宵小之徒,还需要女帝铁腕震慑。等到公主登基,一切必然和现在大有不同,大昼必然会迎来太平盛世……

‍‌兄‎‍‎‍妹‍‌‎两夜晚聊了不少,王浑担心妹妹在帝都不知道这里的情况,遂一一提点说明,耐心十足。

第二日,王浑记得出门之前提前家人去将那些商人捞出来,自己依然去公主府当值。

却不想,等他晚上回来才知道,那群商人已经提前被放走了。

家仆急忙同他解释道:“老奴按您的吩咐前去提点,却不想那领军同老奴说,是祠部尚书主客曹亲自来下令将那群人释放,而后那群商人一出狱便急急忙忙朝鸿胪寺去了。因他们言语不通,说话叽里咕噜,附近的人也听不太清楚他们到底是去做什么……”

王浑点点头,刚开始还有点担心,现在也慢慢放下心来:“既是二十四司的人,那不是丞相,便是陛下,正事,不是私事,那就好办了些。”

“郎主,这事儿缘由都还是赖老奴刚开始没有主意,不想一时拿大。”

家仆很是忧心,他跟随王浑多年,去接王云蔼一路上都很忐忑,带王云蔼进城来,却和那群番子商人撞一起,商人在锦都地位低下,他若是露怯容易被人看不起。

王云蔼是来议亲的,他当然要表现的强硬点,这才故意出钱让那队正出手。

不过,他也是打算好的,等第二天再用郎主的名头去放人,这样里子面子就都有了。万一有事,只说是老仆擅作主张,郎主心善,责备他不要仗势欺人。

如此一来,岂不是皆大欢喜。

不想,这事儿居然和公主有关,真是赶巧了。

“无事,”

王浑自然猜出老仆的心思,他沉吟片刻,便又道:“左右阿奴来了两日了,也是时候带她去见见公主。”

最近更新小说

最重要的小事